上個禮拜五,小編值夜班接診一初胎年輕孕婦,孕婦自述懷孕38周,感覺下身有“水”一陣一陣的流出,無腹痛。小編趕緊給孕婦做檢查,內檢過程中可見羊水自陰道口流出,好在沒發生臍帶脫垂,胎心監護正常,B超提示羊水指數70,其它各項指標未見明顯異常。

在與孕婦及家屬溝通過程中,孕婦老公很是急切地問我:“醫生,我老婆這種情況是要剖腹產嗎?”
聽了家屬的話,小編趕緊解釋孕婦目前的狀況還沒有剖腹產指征。確實,日常接診時遇上的很多對象都是第一次當父母,在迎接新生兒的路上還有很多知識尚未掌握,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充充電吧。
一、什么是破水?
破水,也就是“破膜”,全稱“胎膜破裂”,是指胎膜破裂羊水流出的現象。正常情況下破水發生于第一產程宮口近開全或開全時,胎膜自然破裂,前羊水流出。這時候不需要特殊處理,因為已經在醫院待產了,聽醫生的話就行。
還有一種情況,胎膜在臨產之前,也就是規律宮縮前就發生破裂,這被稱為胎膜早破,需要立刻前往醫院了。胎膜早破,是一種常見的分娩期并發癥,發生率達5%-10%,文中的這名孕婦就屬于這種情況。

二、那么問題來了,為什么肚子不痛就破水了?
微生物感染:比如內褲、床單、馬桶邊緣不干凈等。
羊膜腔壓力增高:如雙胎妊娠、羊水過多、巨大兒等會導致宮內壓力過高。
營養素缺乏:維生素C、鋅、銅缺乏會影響胎膜的膠原纖維、彈力纖維合成,使胎膜抗張能力下降。
胎膜受力不均:子宮畸形、宮頸機能不全、子宮頸錐切術后、胎位異常(如臀位)。
創傷:摔跤、妊娠晚期性生活頻繁、胎盤早剝等。
三、胎膜早破有哪些危害?
1.可出現繼發性羊水過少,導致胎兒宮內受壓、胎兒窘迫、臍帶受壓甚至臍帶脫垂,造成嚴重的不良預后;
2.突然破膜,大量羊水涌出,腹部壓力突減,有時可引起胎盤早剝,威脅母體和新生兒生命;

3.破膜后,陰道內的病原微生物易上行感染,宮內感染、產后出血風險上升;
4.宮內感染可導致新生兒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、腦室內出血、敗血癥等。
四、那這種情況怎么辦?能順產嗎?
1.胎膜早破根據孕周不同,又被分為足月早破膜(37周后)和早產早破膜(20-37周)。
2.足月早破膜,孕媽需立刻前往醫院(保持冷靜,盡量平躺,有條件可在屁股下墊個枕頭),經醫生評估后看是否需要催產,采用哪種方式催產。部分孕婦破水后會誘發宮縮,宮口開大。
3.足月孕婦在破膜后,6小時沒有出現宮縮進入臨產狀態,要積極進行抗感染治療,且盡快分娩。無明確剖宮產指征,可在嚴密胎心監護下小劑量催產素催滴,陰道試產。
4.如有羊水糞染、胎監提示頻繁減速、羊水過少、頭盆不稱、胎位不正等則需急診剖宮產終止妊娠。
5.若是早產早破膜,風險會更大些,需在醫生的評估后進行選擇終止妊娠或保胎。
總之呢,大家孕期一定記得按時產檢,避開常規風險。如果提前破水,別慌,先平躺,衡量一下住處與醫院的距離,看如何能夠最快到達醫院。到了醫院,就聽醫生的話待產啦。如果破水后需催產,催產時間太長自己扛不住了,也可以跟醫生商量看是否有必要更換生產方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