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-1歲的寶寶來院體檢,兒保科必做的項目之一就是神經運動檢查。
該項檢查通過系統觀察嬰幼兒神經運動發育是否正常,可發現腦功能異常引起的神經運動發育落后。
一、檢查都有哪些內容?
20項神經運動檢查針對的對象是出生后滿28天的足月兒至12個月齡的嬰兒(早產兒需糾正胎齡)。內容包括視聽反應、運動發育、主動和被動肌張力、反射以及姿勢等。
該檢查既簡單又全面,便于操作。
1、視覺追蹤紅球
嬰兒仰臥頭在正中位,用直徑10cm的紅球,在距小兒眼前20cm處輕輕晃動引起小兒注意,然后慢慢向左右弧形移動,觀察小兒眼部和頭部移動情況。
正常:1個月小兒眼球能追視,但頭可能不轉動;2個月眼和頭轉動左、右可達45度;3-4個月追視左右各90度,即轉動180度。
異常:不能注視或追視、轉頭范圍小。
2、視覺追蹤人臉
嬰兒仰臥頭在正中位,檢查者與小兒面對面,距離20cm,發出柔和的聲音,吸引小兒注視,然后檢查者分別向左、右移動頭部。觀察小兒眼球和頭部跟隨人臉轉動情況。
判斷正常與異常同視覺追蹤紅球。
3、聽覺反應
1-3個月小兒聽聲音有反應(如皺眉轉頭等),4個月小兒頭能轉向聲源,判斷標準同1。
異常:對聲音無反應,轉頭范圍小。
4、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
小兒仰臥位,頭轉向一側,表現為射箭樣姿態。1-4個月可有也可無。
異常:5個月后存在,不對稱頸反射包括上肢和下肢,無論上肢或者下肢存在表現均考慮為陽性。
5、持續手握拳
新生兒的手通常是握拳的,當安靜休息時經常張開和握拳。2個月后大部分時間張開。
正常:1-2個月可有握拳。
異常:3個月持續握拳,拇指內收屈曲橫過手掌并緊掐掌內。
6、圍巾征
使嬰兒頸部和頭保持在正中位,將嬰兒手拉向對側肩部,觀察肘關節和中線關系。
7、內收肌角
嬰兒平臥,腿伸直,輕輕的盡可能拉開雙腿,注意角度,左右腿不對稱應注意。1-3個月40-80度,4-6個月70-110度,7-9個月100-140度,10-12個月130-150度。
8、腘窩角
平臥位,骨盆不能抬起,屈曲下肢胸膝位,固定膝關節在腹部兩側,舉起小腿測量腘窩的角度。
9、足背屈角
檢查者扶住嬰兒腿伸直,使足背屈向小腿,手掌壓足底,足背和小腿前側形成的角度為背側屈角,左右分開做同樣操作,首先用慢的中度壓力形成最小的背側屈角,稱“慢角”,然后快的突然背屈形成“快角”。
正常:兩種角度相等,均<70°。
異常:兩種角度均>70°、或不對稱,快慢角之差大于10度。
10、拉坐姿勢和頭豎立
1個月小兒拉起時頭后垂,坐位時頭能豎立5秒;2-3個月頭輕微后垂,可豎立15秒以上;4個月小兒拉起時頭和軀干直線抬起,豎頭穩,可左右轉頭看。
異常:1個月小兒不能豎頭,2-4個月小兒拉起時頭背屈,不能豎頭。
11、俯臥位抬頭和手支撐
1個月小兒頭轉向一側,2個月小兒能抬頭片刻,下巴離床,3個月小兒抬頭超過45度,肘支撐,4個月小兒抬頭90度,手支撐,能左右轉頭。
異常:2-3個月小兒不能抬頭,4個月抬頭不穩,不能肘支撐使胸部離開床面。
12、獨坐
嬰兒放于座位,髖部外展90度。下肢伸展,身體稍向前,用手臂支撐,可維持幾秒鐘。
獨坐大于30秒,5個月前嬰兒無此能力,6-8個月可能會坐不持續,9個月嬰兒完全可獨坐。
13、手主動抓握
4 個月嬰兒有伸手主動抓握的意識,5個月雙手各抓一個物體,6個月會兩手傳遞物品,6個月不會主動抓握為異常。
14、翻身
4-5個月可翻身,但不持續,6個月時能翻身。
15、主動爬
嬰兒會爬是指身體向前移動20cm以上。
7-9個月能爬,但不持續,10個月會爬,個別嬰兒不會爬而先會走。
16、膝反射
檢查兩側,記錄正常、無或過度,記錄不對稱。
17、側面支撐反應
此反應通常在6-8月期間出現。在嬰兒能獨立坐不需要扶助時,檢查者突然猛推嬰兒的肩部使嬰兒倒向一邊。有反應時,嬰兒伸展適當的手臂防止跌倒,應注意是否缺乏反應或不對稱,9個月不出現為異常。
18、降落傘反應
為正常的發育標志。嬰兒面向前站立,檢查者兩手放置于嬰兒腋下舉起嬰兒,然后從上將嬰兒頭先向檢查臺面猛沖,正常防御反應下,嬰兒伸展手臂以防止跌下,這個反應7-9個月出現,10個月不出現為異常。
19、立位懸垂反應
操作者雙手扶著嬰兒腋下直立位懸空抱起嬰兒,觀察嬰兒的姿勢。
正常:立位懸垂時,雙下肢放松。
異常:立位懸垂是,雙下肢緊張并交叉。
俯臥位懸垂反應
操作者雙手托著嬰兒腹部俯臥位懸空抱起嬰兒,觀察嬰兒的姿勢。
正常:1個月頭和軀干平、2個月頭高于軀干、3個月或以上頭明顯高于軀干。
異常:頭低于軀干、可表現為倒U字形。
1歲內的神經運動檢查能較全面反映大腦的功能狀態,可以發現各種有害因素造成的輕微腦損傷,能敏感地發現早期腦癱的現象。同時,在檢查的過程中家屬聽從醫務人員的指導給嬰兒訓練,有利于寶寶智力早期開發。
|